您的位置:首页  校史长廊

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这一天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新纪元的开始。此时的学校迎来了他的第二届学员——278名通过东北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大都来自东北的农村,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业,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他们徒步或坐马车来到县城,换乘汽车或火车来到学校指定的集合地点,再集中前往长春报到。

1956届汽车专业的毕业照

1956届汽车专业通讯录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十六七岁,平生第一次坐汽车或火车的初中毕业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真的能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吗?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份高水平的“毕业设计”给出了答案。

毕业设计手稿

这是这届汽车专业的学生在三年学习后提交的毕业设计中的一部分,看后让人感到震惊:75页的设计说明书,不但设计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里面的文字全部手写,图形全部手绘。那时没有互联网,可查阅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入学时,汽车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事物,三年后,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论文,足以证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毕业设计手稿

卢光熙教授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来校任教,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学生们的毕业设计的:“毕业答辩时,每人3张以上A1图纸画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说明书都是上百页横格纸,而他们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只有6个星期。答辩时,汽车专业请的是清华大学教授宋镜瀛和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副教授张烨生。这些全国知名的专家对学生们毕业设计质量之高感到十分惊讶,赞不绝口。”

苏联专家主编的《毕业论文设计编制方法》

能够提交出这样高水平的毕业设计,一方面得益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生产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用于生产实践;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建校初期学习借鉴苏联的教育模式以及苏联专家全过程的指导。从这份油印的、由苏联专家达罗曼诺夫在建校初期主编的《毕业论文设计编制方法》文件中,可以看出当时学校对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严格要求。

1955年1月10日的《文汇报》对首届学生的生产实习进行了报道。

《文汇报》报道

*本文作者为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胡国良教授,实物照片为胡国良教授提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