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史长廊

70年前,有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来,为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毅然服从党的召唤,脱去曾引以为傲的军装,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既陌生又艰苦的学习生活,三年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者。他们就是学校首批来自部队的学员,郭力厂长(校长)亲切地称之为“八百子弟兵”。

首批学员(1955年)八百子弟兵

1950年2月14日,中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确定了一批苏联援建工程项目,这其中就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汽车工厂。1951年3月15日,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启动建设项目,工厂代号652厂,也就是后来由毛泽东主席提笔命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址选在长春孟家屯,同时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筹备组的任务是:在三年内完成一汽厂房、设备建设和首批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1952年4月,重工业部通知一汽筹备组郭力厂长,要组建汽车工业技术训练班,学制三年,任命郭力厂长兼校长,首批学员全部从部队转业,并很快到长春报到。从4月开始,一批批从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及军事院校抽调的人员陆续到达长春,到6月末,华南军区最后一批人员到达长春后,计划调来的人员已全部到齐,共797人。

中苏签约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题词


学校老校址

1952年7月召开了“重工业部汽车技术训练班”成立大会,会上宣布由一汽郭力厂长兼校长,重工业部何长工部长为名誉校长。郭力校长指示:“在学习期间的生活待遇仍按部队规定的供给制待遇,现在先按文化程度高低编班,在教师到来前,先以自学为主,班内开展互教互学,仍按部队管理模式,并要求坚持抗大等军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边学习、边建校的方式,确保在三年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任务”。


郭力厂长(首任校长)

同年,中央重工业部决定把“汽训班”更名为“长春汽车技术学校”,仍由一汽代管,免去郭力厂长兼校长职务,任命一汽副厂长宋敏之兼校长。1953年12月又更名为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依然归一汽领导。

长春汽车制造学校校徽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首批学员中有一部分学员派去大连俄专学习俄语,一部分学员派到沈阳财经学院学经营,一部分学员到中国人民大学学管理,一部分学员被抽调到厂里参与管理工作,另外还有168名学员因文化程度未达初中毕业生水平,需要继续补习文化课。剩余的学员分别在汽车制造、工具制造、金属热处理、铸造等专业学习。

三年后,共有298名学员毕业。1955年7月12日的《光明日报》以《长春汽车制造学校首届毕业生将走上工作岗位》为题进行了报道。

《光明日报》报道

第一届学员毕业证书(1955年)


作者:胡国良(教授,现为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