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史长廊

胡兆华

时光流逝,来厂已经三十一个年头了。作为第一批从部队转业来厂的七百多名子弟兵中的一员,我始终怀念建厂初期那段令人奋发、神往的战斗生活。

奔向“六五二

1952年6月至7月间,我们这批身着黄军装,佩戴胸章、帽徽的七百多名男女青年干部和战士,从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所属各部,以及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军区和军分区,还有中南军区、张家口军区等,被军委集体抽调陆续来到长春。到达长春后,才知道组织上要我们参加的是“六五二”厂的建设工作,即后来正式命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当时,在长春主持汽车厂筹备组工作的是郭力同志。根据筹备组的决定,宣布我们这批人是汽车技术学校的学员。为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并把我们分别编成若干个分队和班,组织学习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和俄语等各种课程。

一天,大家被集合到一个礼堂里听报告,报告人是郭力同志。他说,“欢迎你们从军队转业来这里工作,你们将成为第一代汽车工业的建设者。”郭力同志概要地说明了把汽车厂建在长春的原因:长春地处中长铁路沿线,交通发达,靠近原材料供应基地。他还描述了汽车厂未来的远景,使我们这批稚气十足的青年人十分激动,心里憧憬着美好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决心要全心全意为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尽管当时厂址所在地还是一片废墟和荒芜的草地,但是,大家都热切地期望着生产汽车的日子早一点到来。

当时受条件限制,生活比较艰苦,睡的是地铺,吃饭无桌凳,几个人围在一盆儿菜坐地就餐。我们刚从南方来北,对北方气候不太习惯,冬季外出除穿棉衣、棉裤、棉大衣外,狗皮帽子、大头鞋也是少不了的。当时,我们住在重庆路和安达街,上课是在通化路,每天来回要步行十几里,但从不叫苦、叫累,情绪十分高涨,且每天歌声不断,经常唱的歌是《跟着共产党走》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我是一个兵》和自编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首歌的歌词是:“打起背包,迈着整齐的步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一心一意要很好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学习任务。大家都十分珍惜时间,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学好每门课程,不少同志经常在晚间用冷水浇浇头,坚持到半夜以后才肯去睡觉。

我们中间有部分同志在部队是从事文艺工作的,他们能歌善舞,学校为了活跃我们的文娱生活,成立了文工队,除了买些常见的乐器外,还给买了一架卧式大钢琴,他们经常参加市内演出,受到各界好评。市内每次举办运动会,我校总是名列前茅。

服从党的需要

7月末左右,根据工作需要,筹备组领导分别安排了我们的工作。除调了几名女同志到筹备组工作外,绝大部分同志都被送到有关院校学习各类专业。毕业后,大都回厂工作了。还有四十名同志,被挑出来派往苏联学习企业管理,后改送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机械班学习企业管理,学期为三年。这部分人毕业后,多数都回厂从事计划、生产、财务等专业管理工作,少数人改做行政和政治工作。不少同志因工作需要,先后调往部、局和二汽等兄弟厂。如现在中汽公司和一机部工作的王品森、郭良楠、吴永和、于传海、张宁等同志。也有毕业后就调出我厂的,如当时有4名同志被调往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他们分别是:曾多次来我厂讲学的工大管理工程系主任沈景明副教授,后调武汉工学院、现任副院长的吴琪同志,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陈焕友同志,以及原吉林工大金工教研室主任、现在南京大学任教的周三多同志等。

其余约600名学员留在本校学习汽车制造、工具制造、金属热处理和锻造专业。一机部对学校十分重视,先后派来5名苏联专家和多名从重点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校从事教学工作。老师讲课非常认真,同志们也很尊重老师们。我们还精心办了板报、墙报和广播,这对同志们的学习和思想建设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后来,学校迁往西安广场,在那里有块菜地,师生常去那里劳动,种些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收获季节来临时,大家都去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真是其乐无穷。这部分同志毕业后,由一机部分配到一汽和部属其他各大工厂,如:一汽副总工程师荣惠康、二汽副厂长吴锦桃、中汽总公司副总经理陈萍、辽宁省交通厅副厅长孙俊安、原吉林工大教务处处长夏邦曾、在北京工作的冯世昌。另外,还有学习中途被抽调出来先在本校工作,后调往国家机关和外地工作的,如:物资部副部长蔡宁林和南京机电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黄锡森同志等。

当时,这700多名同志中,年纪最小的才十七八岁,最大的也只有二十七八岁。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风华正茂,无条件地听从祖国召唤,服从党的需要。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700多名子弟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学习、勤奋工作,无论是在建厂初期的业务建设中,还是在以后的各个发展时期的工作中,都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锻炼和考验,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后来的汽车换型、工厂改造和企业整顿活动中,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实证明,他们是一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又具备一定技术业务专长的骨干队伍,不少人担任了各种领导职务。有的同志为汽车工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如尹家珍、许之通等同志。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怀念那些为开拓汽车工业而默默无闻献身的同志们吧。

 

 

作者简介:

胡兆华,我校首届校友,长春汽车技术学校1952级学生。曾任一汽基建处党委书记。


 


上一篇:下一篇: